返回

红楼兵圣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28章 河西营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晴空万里,宝石蓝天。

    炽热阳光照射入河西边的军营。

    王信带着几名亲兵,每人骑着一匹马,道路两边人来人往,能听到很多的外地口音,几人骑马前往东军右路的大本营。

    东军本部驻守通州,左右二路互为犄角。

    但是这个左右与常人所想不一样,而是坐北朝南,面向南方的左右,所以左路在东,右路在西,而不是人们所想的左路在西,右路在东。

    右路在京城与通州之间,左路在通州的另一边。

    而东路大本营又在河西小营与通州之间。

    通州本来应该是一座军城,后来因为经济的原因,以及多年的积弊累积,才有了今日的局面,王信也没有更多的看法。

    如果依然是当初的军城,那么也不会有今日的繁荣,养活了如此多的人口。

    所以保持平衡是最好的状态。

    同样的道理,王信既不想与总兵同流合污,实在是瞧不上,但也不想惹麻烦,所以今日去大本营拜见总兵,看能不能缓和一二。

    原本是荒郊野外的郊区,百年来因为城池的发展,建立了一片片的棚户区,又逐渐变成了楼台高阁,棚户区不停的外移。

    大本营所在的营盘,虽然还是城外郊区,但已经被市井片坊包围,虽然还有少部分棚子茅房等,更多的是砖瓦平房,又或者二层楼房。

    经过竹席搭建比人高的篱笆,视线豁然开朗。

    王信勒住马。

    史平等人虽然意外,却也熟练的控住身下匹马,稳稳的停在自家将军身后,纷纷顺着将军的目光看过去。

    一群乞丐似的人三三两两躺在各处晒太阳。

    浑身脏兮兮的,衣衫褴褛不堪,已经烂成破旧的布料,在微风中摇摇欲坠,与其说是穿的衣裳,不如说是一扯就会破碎成更多的布条。

    深陷的眼窝和黯淡的目光,有人看见了王信一行人,不但没有额外的神情,反而犹如木偶般,直直的盯着王信他们。

    有人看到他们,还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。

    “妈了巴子,咱们老少爷们日日喝西北风,他们这些狗日的军官倒是吃香的喝辣的,打扮的人五人六,什么狗东西。”

    声音不大不小,倒也让人依稀听见。

    一群没有了规矩的士兵。

    或者说叫花子。

    史平等人倒不在意,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,只不过脸上神情恍惚,感觉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走吧。”

    王信突然调转马头。

    “将军,不去拜见总兵了吗?”史平跟了上来,好奇的问道,“回营吗?”

    “回营。”

    王信吩咐了一声。

    自己的底线其实很低,对很多事很多人都是能接受的,因为看多了,也就习惯了,不再当回事。

    都说贾政是君子,但也有养了几个妾。

    那自己还看过养了上百个情人的。

    所以平常心最好。

    就像自己在金陵见张吉甫的时候,之前自己多少也听过一些张吉甫的派头,也没有当回事,比如那张吉甫一样使唤士兵,把军士当他家的下人使用。

    这种事古今中外也是避免不了的,谁又不是没见过。

    张吉甫能对这些士卒不错,吃得好穿得好,比那些把士兵当奴隶使唤的人强多了。

    其实已经达到王信的心里线了。

    犹如东南倭患。

    为了生存冒着倭寇的名,只要不做伤天害理的事,王信同样能接受,见到了还会枪头抬高三寸。

    可有些事实在无法接受。

    比如真倭寇。

    比如与倭寇同流合污,一起祸害百姓。

    这些人都要杀。

    然后就是总兵这样的。

    把兵带成这样,有什么底气出来对自己不满?

    像这样的人说好话,自己是说不出口的。

    所以王信改变了主意。

    不打算去见总兵。

    因为关乎到妹妹的婚姻大事,薛蟠到底还是上了心,这几日没有早出晚归,而是留在家里与母亲商讨。

    要说薛姨妈一家终归也是江南来的,哪怕在贾府一住多年,仍然保留了老家的风气。

    一家子聚在一起,薛宝钗羞的不行,毕竟只有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在,依然留了下来,坐在炕铺上,龟缩在角落里,薛姨妈坐在炕边,薛蟠在旁边的圆凳坐着。

    薛姨妈嘴上抱怨,“你嘴上没个把门的,当着你二叔的面说出来,引出了你二叔后面的话。”

    “妈妈当时也不拒绝。”薛蟠笑道:“儿子认为是好事,都说那王信不错,妹妹不也是夸过。”说完,向妹妹挤眉弄眼。

    薛宝钗不像之前,瞥了眼哥哥,不理会他。

    薛姨妈身子往前倾,伸出手拍了下炕边外的薛蟠,笑骂:“又惹你妹妹,看不打你。”

    薛蟠被打了

第128章 河西营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